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如何坚持文化惠民,如何应对新媒体对传统舆论体系带来的挑战,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10月21日举行的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全体会议上,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同志及部分民主党派界别常委做了大会发言,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言献策。
创新理念力促文化产业发展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代表民革中央发言指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有效推进文化创新,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并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和结构升级,促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议创新理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造高品质的文化创意生态环境。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经过社会历史的积淀由一代一代人共同创造的产物。”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左焕琛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提出,警惕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伪文化产业”的冒险和跃进。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会主委曾华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指出文化产业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民盟陕西省委会主委张道宏也就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
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绕不开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创新等话题。左焕琛指出要特别重视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的支持,把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宣传推广落到实处。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崴还就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提交了书面发言。
理顺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
当前,政府管理条块分割,管理部门各司其职、政出多门,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职能尚未理顺。
民盟中央副主席欧阳明高代表民盟中央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发言中,提出把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职能作为体制改革重点。民进河南省委会原主委袁祖亮代表民进中央发言,建议进一步明确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理顺国家文化管理体制,推进文化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文化理论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也是九三学社中央的建议之一,建议提醒我们注意克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等不良倾向,把政府的工作重点更加集中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营造良好规范的文化发展环境上去。
台盟中央在书面发言中针对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就改制政策中未明确和在现实操作中存在困难的事项,进一步出台配套措施和补充意见。
完善服务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达4万亿元以上,目前不足1万亿元,文化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先进文化需求和农村先进文化真空现象严重,这些都敦促着要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欧阳明高建议积极培育非政府的、非盈利性的社会文化组织,将建设覆盖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让公共文化真正“用之于民”。
农工党中央在发言中指出要特别重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形成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事业机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对此,致公党中央建言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将资金尽量用在满足普通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上,并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构建多层次大众文化服务体系。
网络时代新的传播形态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不容忽视。农工党中央和致公党中央在发言中建议重视互联网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作用,积极迎接新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民建中央副主席李谠代表民建中央发言强调,要继续深入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推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
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向世界传播,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是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提出的建议之一。致公党中央指出要重视有效发挥华侨华人爱国、爱祖籍国的天赋和力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展公共外交领域,发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大海外华文教育的力度。
民建中央在书面发言中认为,加大国家对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的支持,着力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作用,对弘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台盟中央副主席杨健代表台盟中央发言,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文化出版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出版业共同发展献策,认为加强两岸出版业创新力度,可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