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统战是统战工作的一种创新,源于抗战时期。新形势下文化统战具有独特的内涵与特点。如何利用文化的功能和手段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创新文化统战思维,值得我们重视。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开展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二、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统战工作;3、建立、健全文化统战工作机制,构筑文化统战的创新平台;4、加强文化统战队伍的建设;5、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统战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 文化统战 创新思维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局面,统战对象的社会构成、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状况,这就给我们的统战工作带来新要求,使统战工作面临新挑战。为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发挥文化统战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①]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文化的功能和手段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创新文化统战思维,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新形势下文化统战的渊源、内涵与特点。
早在抗战时期,已正式提出“文化统战”的口号。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宣言和学生运动、工人罢工的影响下,12月12日,沈钧儒、马相伯、邹韬奋、章乃器等280余人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1月28日,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陶行知、邹韬奋、沙千里、王造时、史良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统一领导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海外侨胞和海外留学生团体,也纷纷支持国内人民的抗日救国行动。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闻天在《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统一战线”的口号,1月9日,毛泽东在大会报告中对文化统一战线作了系统的阐发,他认为:“在中国,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样,有一个统一战线。” [②]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形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工作与文化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新时期的文化统战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基础,通过文化的理念、手段、资源开展统战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升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统战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文化工作者“在政治上要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 [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发挥文化统战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文化统战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扩大广大统战成员的文化认同,可以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2、灵活性。文化具有柔韧性、灵活性的特点,文化统战工作可以灵活多样、以柔克刚,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广大统战人员的工作、生活,争取人心,取得实效。3、广泛性。文化统战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牵涉面广,影响大。4、多元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统战成员的思想形态呈现多元化格局,从事文化统战工作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注重和而不同、兼包并容。5、持久性。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浸透于人们的血脉和精髓,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文化的理念、手段、资源开展统战工作,其产生的作用、效果也是长久的。6、知识性。从事文化统战工作需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体现出知识性、专业性的特点。
二、如何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寻求创新和突破,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以笔者浅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开展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 [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统战的重要基础。统战工作是与人打交道,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仁爱精神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以说“以人为本”的思想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又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利用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可以增强统战工作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比如说,2008年5月发生汶川大地震以后,大陆及海外的中华儿女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其中就有很多统战成员,包括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海外侨胞等,他们倾囊相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祖国的西部——四川就矗立了一座座灾后重建的新城,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又如,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和而不同”的思想,《论语·子路》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尊重不同文化、习俗、传统,承认当今社会多元化的社会状况,同时又注重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海峡两岸各界代表到陕西、山东分别举行祭祀黄帝、孔子活动;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至今已有数百所,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推广汉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很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据统计,在香港回归之前,仅有17.3%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回归以后,香港、广东等地共同加强文化交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显著,截止到2011年6月,已有超过46.5%的香港居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中小学生中这一比例达到96.1%。在澳门中学生中,这一比例达到93.1%。这说明文化统战对于提高国家认同度的重要作用。[⑤]
2、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统战工作。不同区域的学术、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形成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也受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地域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大亮点,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闽文化、三湘文化、关中文化、岭南文化等均受到学界的关注。结合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潮开展统战工作,凸显地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不仅使统战工作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深入、具体。以岭南文化为例,岭南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岭南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以其商业性、务实性、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而呈现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文化特性。岭南地区的粤剧、粤方言、武术、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美术、陶瓷、端砚、建筑等乃至于文学创作、历史、哲学皆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成为我们从事统战工作的重要文化载体。广东在2002年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文化强省的建设要凸显地域特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网民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地方在建设文化强省是做不到方方面面都很强,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依托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的强省才能够真正称为强省。”文化统战同样可以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事业服务。广东是著名的侨乡,广东籍侨胞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00万,占全国侨胞总数的2/3左右。岭南文化的精神犹如血液一般流淌于这些广东籍侨胞的思想和灵魂,利用岭南文化开展统战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2008年,在广州召开新粤商大会,汪洋书记出席并讲话,希望加强全世界粤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统战工作,成效显著。
3、建立、健全文化统战工作机制,构筑文化统战的创新平台。文化统战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领导,在于制度建设。各级党委部门应高度重视文化统战工作,成立文化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由统战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应通过网络等新兴、快捷的载体,利用网站信息量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加强文化统战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建立起包括工作网络、人物网络、信息网络、调研网络等完整配套的系统网络,形成健全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及时对统战成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处身于网络时代,利用网络及时向统战成员传达党的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建立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化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
4、加强文化统战队伍的建设。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知识分子充实到文化统战队伍之中,对他们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向先进地区学习,提高他们的统战工作水平,尤其是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担任统战委员或其他统战干部,为文化统战工作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加强对统战成员的培养,鼓励、支持民主党派的发展,指导民主党派的换届工作。在民主党派队伍中,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让一部分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到民主党派队伍,对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都是有益。
5、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统战工作。文化遗产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历史文化名城、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而且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传文学,民间曲艺、皮影戏等等。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保护、发掘文化遗产,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调研活动,利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文化统战是统战工作的一种创新,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发挥政治统战、经济统战等所不同的效果。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文化的功能和手段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创新文化统战思维,值得我们予以重视。本文在此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同行。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92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参见刘秀英、黄桂标著《文化统战对于统战社会化的意义研析》,载《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关键词]新形势 文化统战 创新思维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局面,统战对象的社会构成、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状况,这就给我们的统战工作带来新要求,使统战工作面临新挑战。为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发挥文化统战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①]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文化的功能和手段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创新文化统战思维,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新形势下文化统战的渊源、内涵与特点。
早在抗战时期,已正式提出“文化统战”的口号。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宣言和学生运动、工人罢工的影响下,12月12日,沈钧儒、马相伯、邹韬奋、章乃器等280余人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1月28日,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陶行知、邹韬奋、沙千里、王造时、史良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统一领导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海外侨胞和海外留学生团体,也纷纷支持国内人民的抗日救国行动。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闻天在《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统一战线”的口号,1月9日,毛泽东在大会报告中对文化统一战线作了系统的阐发,他认为:“在中国,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样,有一个统一战线。” [②]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形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工作与文化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新时期的文化统战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基础,通过文化的理念、手段、资源开展统战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升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统战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文化工作者“在政治上要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 [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发挥文化统战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文化统战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扩大广大统战成员的文化认同,可以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2、灵活性。文化具有柔韧性、灵活性的特点,文化统战工作可以灵活多样、以柔克刚,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广大统战人员的工作、生活,争取人心,取得实效。3、广泛性。文化统战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牵涉面广,影响大。4、多元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统战成员的思想形态呈现多元化格局,从事文化统战工作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注重和而不同、兼包并容。5、持久性。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浸透于人们的血脉和精髓,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文化的理念、手段、资源开展统战工作,其产生的作用、效果也是长久的。6、知识性。从事文化统战工作需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体现出知识性、专业性的特点。
二、如何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寻求创新和突破,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以笔者浅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开展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 [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统战的重要基础。统战工作是与人打交道,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仁爱精神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以说“以人为本”的思想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又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利用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可以增强统战工作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比如说,2008年5月发生汶川大地震以后,大陆及海外的中华儿女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其中就有很多统战成员,包括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海外侨胞等,他们倾囊相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祖国的西部——四川就矗立了一座座灾后重建的新城,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又如,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和而不同”的思想,《论语·子路》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尊重不同文化、习俗、传统,承认当今社会多元化的社会状况,同时又注重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海峡两岸各界代表到陕西、山东分别举行祭祀黄帝、孔子活动;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至今已有数百所,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推广汉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很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据统计,在香港回归之前,仅有17.3%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回归以后,香港、广东等地共同加强文化交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显著,截止到2011年6月,已有超过46.5%的香港居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中小学生中这一比例达到96.1%。在澳门中学生中,这一比例达到93.1%。这说明文化统战对于提高国家认同度的重要作用。[⑤]
2、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统战工作。不同区域的学术、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形成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也受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地域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大亮点,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闽文化、三湘文化、关中文化、岭南文化等均受到学界的关注。结合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潮开展统战工作,凸显地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不仅使统战工作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深入、具体。以岭南文化为例,岭南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岭南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以其商业性、务实性、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而呈现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文化特性。岭南地区的粤剧、粤方言、武术、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美术、陶瓷、端砚、建筑等乃至于文学创作、历史、哲学皆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成为我们从事统战工作的重要文化载体。广东在2002年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文化强省的建设要凸显地域特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网民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地方在建设文化强省是做不到方方面面都很强,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依托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的强省才能够真正称为强省。”文化统战同样可以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事业服务。广东是著名的侨乡,广东籍侨胞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00万,占全国侨胞总数的2/3左右。岭南文化的精神犹如血液一般流淌于这些广东籍侨胞的思想和灵魂,利用岭南文化开展统战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2008年,在广州召开新粤商大会,汪洋书记出席并讲话,希望加强全世界粤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统战工作,成效显著。
3、建立、健全文化统战工作机制,构筑文化统战的创新平台。文化统战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领导,在于制度建设。各级党委部门应高度重视文化统战工作,成立文化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由统战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应通过网络等新兴、快捷的载体,利用网站信息量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加强文化统战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建立起包括工作网络、人物网络、信息网络、调研网络等完整配套的系统网络,形成健全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及时对统战成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处身于网络时代,利用网络及时向统战成员传达党的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建立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化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
4、加强文化统战队伍的建设。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知识分子充实到文化统战队伍之中,对他们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向先进地区学习,提高他们的统战工作水平,尤其是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担任统战委员或其他统战干部,为文化统战工作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加强对统战成员的培养,鼓励、支持民主党派的发展,指导民主党派的换届工作。在民主党派队伍中,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让一部分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到民主党派队伍,对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都是有益。
5、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统战工作。文化遗产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历史文化名城、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而且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传文学,民间曲艺、皮影戏等等。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保护、发掘文化遗产,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调研活动,利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文化统战是统战工作的一种创新,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发挥政治统战、经济统战等所不同的效果。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文化的功能和手段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创新文化统战思维,值得我们予以重视。本文在此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同行。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92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参见刘秀英、黄桂标著《文化统战对于统战社会化的意义研析》,载《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