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让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共同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是统一战线组织面临的一大课题。
政策导航
为统一战线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件规划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3年11月,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颁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学院办成培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代表人士以及统战工作干部和理论研究人才的基地。
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办好中央和省一级的社会主义学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2006年10月,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8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首个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专门纲要,为未来十年党外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描绘了蓝图。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
“社院姓社”
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领域不断拓宽
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半个多世纪来,社会主义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政治培训的职能,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定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了大量善于开展党的统战工作的统战干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领域不断拓宽。10年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共计培训各类学员近4万人次,近3年每年培训近6000人次。目前,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外,各省区市、副省级城市以及部分地市级城市都设立了社会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围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研,发挥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作用。2004年至今,全国副省级城市以上社院共成功申报各类课题近600项,出版专著260余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通过全国社院系统科研项目、中央社院招标课题等,指导、整合社院系统科研,不断推出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推进统战理论创新和政策完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共识教育
“自觉、自主、自为”激发党外人士学习动力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共识教育,是社会主义学院努力实施的目标。
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突出特点是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实现“共识教育”。学员们来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院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方针讲给他们听,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转化为党外人士的共识,让他们接受并达成共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学院从建校之日起,在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三自”方针。创办之初,“三自”是指在学习上本着“自由、自愿、自觉”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引进“神仙会”的方法,经过自由辩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目的,于是“三自”演化为“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发后,根据新的形势变化,社会主义学院提出了“自觉、自主、自为”新“三自”方针,要求激发党外人士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想学、愿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近年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提出培育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的战略,制定了《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的意见》,并以学科布局为依托加强教学工作,深化对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科研的一体性。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社会主义学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一方面努力改进讲授式教学,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增强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已连续多年在曹妃甸进行现场教学,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政策导航
为统一战线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件规划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3年11月,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颁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学院办成培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代表人士以及统战工作干部和理论研究人才的基地。
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办好中央和省一级的社会主义学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2006年10月,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8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首个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专门纲要,为未来十年党外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描绘了蓝图。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
“社院姓社”
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领域不断拓宽
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半个多世纪来,社会主义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政治培训的职能,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定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了大量善于开展党的统战工作的统战干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领域不断拓宽。10年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共计培训各类学员近4万人次,近3年每年培训近6000人次。目前,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外,各省区市、副省级城市以及部分地市级城市都设立了社会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围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研,发挥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作用。2004年至今,全国副省级城市以上社院共成功申报各类课题近600项,出版专著260余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通过全国社院系统科研项目、中央社院招标课题等,指导、整合社院系统科研,不断推出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推进统战理论创新和政策完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共识教育
“自觉、自主、自为”激发党外人士学习动力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共识教育,是社会主义学院努力实施的目标。
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突出特点是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实现“共识教育”。学员们来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院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方针讲给他们听,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转化为党外人士的共识,让他们接受并达成共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学院从建校之日起,在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三自”方针。创办之初,“三自”是指在学习上本着“自由、自愿、自觉”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引进“神仙会”的方法,经过自由辩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目的,于是“三自”演化为“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发后,根据新的形势变化,社会主义学院提出了“自觉、自主、自为”新“三自”方针,要求激发党外人士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想学、愿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近年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提出培育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的战略,制定了《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的意见》,并以学科布局为依托加强教学工作,深化对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科研的一体性。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社会主义学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一方面努力改进讲授式教学,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增强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已连续多年在曹妃甸进行现场教学,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