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中央统战  国家统战
 

人民日报:港澳台侨胞凝聚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伟业的旗帜下

时间:2012年10月25日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战略擘画下,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10年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历史性的大步伐:“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之珠散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色彩;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和扩大交流合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新局面。
  回首前尘,展望未来,中华儿女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一)
  一部中国近代史,写满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字眼,也写下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并为之作出了种种努力,为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求“一国”之大同,敢存“两制”之小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以共产党人的宏伟气魄和非凡胆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虽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却首先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从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澳门就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业绩。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激发了香港、澳门同胞的主人翁责任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正确方针。
  (二)
  “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也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
  太平山上,风光无限;香江两岸,繁花开遍。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香港同胞当家作主,自行管理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后,香港经济平稳发展,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一直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香港同胞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感情与日俱增,在各种严重灾难面前与祖国内地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充分体现出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读是一首诗,看是一幅画”。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在澳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快速进步,古老的东方小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与活力。澳门回归以来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澳门特区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新辉煌,谱写了广大澳门同胞不畏艰难、勇于进取、一往无前的新篇章。“和而不同”,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而不同”,回归后的澳门,更用生动实践,诠释出包容与融合的和谐之美。
  港澳回归的风雨历程,“一国两制”的丰富实践,再次证明一个真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有能力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儿女对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梦想之火,终将照亮如日升腾的民族复兴壮美画卷。
  (三)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湾海峡,曾演绎人间多少悲欢离合,却隔不断两岸同胞手足亲情。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战略决策,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重要成果,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2008年两岸两会恢复商谈至今,两岸一共举行了8次商谈,签署了18项协议,这些协议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造福两岸民众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团体游成行,两岸旅游从“有来无往”的单向阶段步入“有来有往”的双向往来新阶段;2011年6月28日,两岸正式启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使两岸人员往来又走向一个新阶段。大陆居民赴台为台湾经济发展带去了源头活水,也有助于两岸民众增广见闻、增加了解、增强感情。与此同时,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给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同胞带来越来越多的实际利益。2008年12月15日,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从那一刻起,两岸同胞翘首以待30年的两岸直接“三通”化茧成蝶。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崭新格局,真正把两岸同胞的心连接在一起,两岸同胞心灵相通,感情相通,命运相通。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整体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历史必然。面对这样的民族大义和历史责任,两岸之间过去的任何恩怨都可以超越,两岸之间现存的各种分歧都能够协商解决。“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只要真正以国家前途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幸福为重,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促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融合,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就一定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两岸的和平统一就一定能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实现。
  (四)
  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海外侨胞始终与中国同脉共振。
  为支持国家统一大业,广大侨胞同心协力,掀起一次次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运动。10多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近200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推动召开了数十次全球性或洲际性“反独促统”大会,反映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反对“台独”、期盼统一的共同心声。
  “在紧要关头,侨胞们总是把祖(籍)国放在心上。”海外侨胞始终是中国抗击自然灾害、开展公益事业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始终是中国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传承中华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汶川地震发生后,海外侨胞捐款捐物,演绎了大灾之后有大爱的感人故事。在奥运圣火传递的时候,海外侨胞挺身而出为奥运助威,护圣火传递,为中国呐喊,为北京祝福,表现了深厚的赤子情怀,更以实际行动,弘扬奥运精神,呼唤世界和平。
国运兴,侨运兴,拥有一个统一、强大的祖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想。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华侨华人的骄傲,和平发展、促进统一,已然成为绝大多数海外侨胞的共识和追求。凝聚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伟业的旗帜下,中华儿女意气风发,阔步前行。

十年大事记
  香港澳门
  ■2003年6月,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附件,随后每年陆续补充,共签署9项补充协议。
  ■2003年7月,赴港澳“个人游”率先在广东省4个城市试行,目前内地共有49个城市居民可到港澳“个人游”。
  ■2003年10月,《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附件在澳门正式签署,此后陆续签署9项补充协议。
  ■2005年7月,“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11月,香港卫生署前署长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成为第一位执掌国际主要机构的中国人。
  ■2009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区对设在珠海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澳门特区政府,同意特区填海造地建设澳门新城区。
  ■2009年12月,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在香港举行。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香港、澳门内容独立成章。
  ■2012年5月,澳门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香港台北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先后成立。

  两岸关系
  ■2003年1月,经由香港的台商春节包机,在大陆的积极促成下首航。
  ■2005年1月,两岸民航飞机完成分离56年来的首次对飞。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举行正式会谈并发表“会谈新闻公报”。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2008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重启中断近10年的两会协商。此后两会领导人先后举行8次商谈,共签署了18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
  ■2008年7月,首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全面阐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及其政策主张,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开创两岸关系新局的根本指针。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
  ■2010年5月,海旅会台北办事处挂牌。
  ■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生效。
  ■2011年10月,海峡两岸分别以各种形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栏目导航
通知公告
    请下载关于印发《暨南大学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献策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200633119811203    More >>
宣传橱窗       More..
活动相册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