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暨南文苑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

时间:2007年03月07日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hangrenhui

暨南大学   翁作敏廖慧娟陈小洁

要:本文通过介绍统一战线与和谐社会的概念、特征,分析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的关系,阐述了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社会环境提出了几项工作的着重点。

关键词:统一战线;和谐社会;关系及其作用;构建

一、统一战线的概念及其特征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而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它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的社会力量,在其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总而言之,统一战线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创造美好未来,是统一战线始终追求的目标。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其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战略,贯穿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始终。

  

二、和谐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

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构成社会的各要素相互依存、协调运作、良性转化的结果。和谐社会具有历史性、综合性、相对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1、和谐社会的历史性。和谐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和谐社会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新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整个社会的外部环境以及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基本国情。

2、和谐社会的综合性。和谐社会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秩序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多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其中,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社会秩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综合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3、和谐社会的相对性。人类社会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而,真正的社会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克服社会各种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的形成的和谐,是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的和谐。总之,没有完全静止、绝对的社会和谐,只有相对的和谐。

4、和谐社会的统一性。由于和谐社会中成员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基本一致,其价值取向大体相近,因而彼此之间较易建立诚信和友爱,因此其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小,对立和矛盾也主要是非对抗性的,从而有利于达成并巩固社会和谐。

  

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的关系

1、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器

统一战线是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力量最广泛的联盟,能将一切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内地同胞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都团结起来。总之,统一战线可以最广泛最充分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全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上来。因此可以说统一战线能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力量源泉和智力支持。

2、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采用渐进改革和过于追求发展的速度,导致许多社会不和谐的状况,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资源过度利用、公共资源分布不合理、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就业、教育、医疗存在一些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多以物质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是基础性的矛盾,是党和政府必须面对且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统一战线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方式,具有协调关系、联系群众、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和优势。因为统一战线能够从党的政策和方针出发,在尊重和维护人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将不同阶层、群体、党派、民族和宗教信仰者团结和凝聚起来,通过采用民主的、协商的方式,及时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消除隐患,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总之,统一战线以人民合法利益为出发点,有利于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能使我们党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从而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的政治氛围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3、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风向标

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阶层、利益群体关系比较复杂,社会利益多元化。虽然各阶层、利益群体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目标,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具体的利益关系依然存在差别和矛盾。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要通过社会组织和机制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形成社会各阶层之间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

统一战线是包含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形成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极大的包容性。就其组织形式而言,无论是人民政协,还是民主党派、宗教组织和人民团体,他们都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一起参政议政、共商国是,这本身就是和谐的表现。统一战线能否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顺应民心,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是检验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

四、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稳固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推动统一战线全体成员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才干,做出贡献。首先,鼓励统战成员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统一战线面广线长,各成员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因此,加快经济建设,最基本是统战成员统一执行党的统一方针政策,推动成员将统一战线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形成众志成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汇聚统一战线的专家学者为经济建设出谋献策。统一战线中凝聚了不少的专家学者,如高校、研究所经济专家、企业家,他们对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因此,组织他们开展定期的研讨会或课题调查,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每项重大决策出台前,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协商会等形式,请他们建言立论,广纳意见。在当前,主要围绕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和如何贯彻建言献策。同时,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三扎根”和“智力扶贫”等活动。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积极争取祖国同胞人心,凝聚“三胞”人心和智慧,为祖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意识和信仰。我们要扩大沟通的渠道,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商贸等方面促进了解,沟通感情。如我校本着“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三胞”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开设各类实用课程的同时创造各种交流活动,让他们更了解祖国发展情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对祖国逐渐产生归属感,积极鼓励他们研究祖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广泛联系“三胞”,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贤引智、项目推广活动,为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外向型经济。

2、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高度民主、法制健全、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统一战线是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重要途径。

首先,统一战线必须始终围绕增强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更好地体现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合理有序参加政治生活的力度,推进民主科学决策和依法执政,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其次,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完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

最后,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成员的交友机制,加强感情沟通,为党外人士排忧解难,建立信任、团结、融洽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维护安定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安定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团结,保持稳定,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群体在利益要求上的矛盾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统一战线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以安定团结为出发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努力促进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团结合作。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事业,拥护祖国统一的基础上,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新社会阶层的力量团结起来,把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力量团结起来,把内地广大人民和“三胞”力量团结起来,把执政党和参政党力量团结起来,使得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其次,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了解统一战线成员的信仰、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生,反映民意,关注民生问题。设立多渠道听取群众的声音,特别是广大的农民问题,关注“三农”问题,“十一五”规划里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广大农民的利益着想,让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

最后,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通过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落实好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引导宗教人士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同时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的宗教制度和教义,为社会主义服务所用。坚持在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共同促进繁荣进步,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破坏活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古今中外无数例子证明,执政阶级、阶层、政党只要建设、利用好当时特定条件下的统一战线,革命或建设就能取得胜利,至少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否则,最终注定要失败。如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多种矛盾突显期,搞好统一战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能借鉴历史,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彭世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5)

2、石玉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研究,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3、唐旭明、鲍跃华.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契合及调适,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

4、谢宝有.构建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5、于贵明、吕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9

6、张国昌.浅谈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5(3)


栏目导航
通知公告
    请下载关于印发《暨南大学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献策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200633119811203    More >>
宣传橱窗       More..
活动相册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