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暨大总支朱丽娜
信息素质是一种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信息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01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通过的《高等教育中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提出了五项标准:
*确定信息需要的范畴;
*有效地索取所需信息;
*鉴别信息质量及其来源并将所选择的信息融人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
*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完成某一具体任务;
*解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学校对信息素质教育评估和对师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从实践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高校,已初步建设起了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在实践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些年来,我校在·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学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及文献资源建设高度重视,目前,全校的文献收藏总量已达240多万件,年文献购置经费1000多万元,拥有SCI、SSCI、EI、CA,以及EBSCO、ELSEVIER、ProQuest、LexisNexis、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丰富的、高品质的中外文电子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但是,目前我校师生的信息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如果不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提高,必然影响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我校师生信息素质现状
* 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意识”是指人脑对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和反应,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程度。据调查统计,我校很多的师生对提供信息的系统(信息源)不了解,不重视信息的来源,不熟悉图书馆,不能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源范畴。
* 信息能力较弱。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
目前多数的师生仅会利用图书、报刊,通过电子信息资源(互联网、数据库等)获取信息的却很少,这与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渠道的数字化、网络化极不相应的。很多的教师和学生不了解本学科、专业信息的检索方法。
* 对图书馆利用情况不理想。师生中,真正把图书馆当作教学科研文献信息重要来源的较少。有些师生在校期间从来没有利用过图书馆(全校教职工目前共3927人,有515人从未利用过图书馆;全校04级博士生共153人,有57人未到图书馆借过书;04级硕士生共1345人,有210人未到图书馆借过书;04级本科生共2650人,有2026人未到图书馆借过书,)或从未访问过图书馆主页,很多不会使用计算机检索,不会利用电子资源,只能是简单地直接到阅览室和书库查阅所需图书。
二、加强我校师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1.提高院系两级领导的信息素质。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提高院系两级领导的信息素质。领导的信息意识强了,信息能力提高了,信息素质教育的观念牢固了,就能切身感受到信息素质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就会想方设法加快本院系信息素质教育所需硬件、软件建设,加大对教师信息素质培训的力度,就会重视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2.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素质。任何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都是建立在充分的文献信息资源基础上的。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教学过程中和科研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因此,建议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班并要求考试合格才予通过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使他们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文献信息检索利用的理念,并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和获取专业信息资源的能力。帮助和鼓励教师充分依赖学校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促进全校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3.建立学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高质量开设以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和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为主体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目前,我校研究生开设了文献检索选修课,医学院开设了文献检索必修课,但是,面还是较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建议教务部门进一步重视加强各院、系文献检索课的建设。通过学习、掌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专业工具书的使用、计算机电子文献资源的应用、检索方法、途径、策略等,着重培养学生获取本学科、专业信息的能力。
4.加强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职能的发挥。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信息资源、环境、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责任。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服务转向信息服务。我校图书馆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教师岗前培训、专题讲座、文献信息检索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整体感觉力度还不够。建议相关部给予增加新生入学教育、教师岗前培训中文献信息检索培训的时间。对教师着重培养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使之使之能够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利用各类、各种文献信息资源。